丹东市社:“板栗+玉竹”立体农业结出“富裕果”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1日 来源:丹东市供销社 【字体:【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今年玉竹大丰收啦!”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北青沟村村民房殿有家的板栗园里,枝头上挂满了鲜绿的板栗果实,散发着勃勃生机,树下玉竹繁茂。这几天,房殿有带着20多个工人采摘玉竹,几十个装满玉竹的编织袋整齐地堆在一起。玉竹收购商预计,“这100亩板栗园的玉竹产量最少有4万公斤。”玉竹的丰收,标志着丹东市供销合作社驻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北青沟村工作队“板栗+玉竹”立体农业示范项目终于“结果”。

  在困顿中播种

  “从当年的贫困到今天的丰收,最感谢的是我们的刘书记!”房殿有感慨道。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房殿有结识了丹东市供销合作社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旭日,彼时的房殿有因病致贫,生活十分困难,家中的主要收入就靠山上那些收成不高的板栗树。“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多力气照顾板栗树,就是不咋结果呢?刘书记,我得靠着它们吃饭啊!”房殿有颇为苦恼地询问刘旭日。刘旭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要是信我,就坚持和我干,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把日子过好!”

  那年12月的山上寒风凛冽。刘旭日和房殿有裹得严实,穿梭在枝丫横生的板栗树林里。刘旭日手持枝剪一边讲解要点一边示范:“板栗本就爱长枝不爱结果,所以要大刀阔斧地砍枝,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刘旭日将多年来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总结成几百字的俗话和顺口溜教授给房殿有,并鼓励他,“北青沟村的板栗种植瓶颈就是技术关,你把技术学扎实,就一定有收获。”

  技术示范教学结束后,剪枝工作便由房殿有独立完成,这个过程中房殿有仍存在“舍不得”的问题。“这枝子上还结着几个果就不要了吗?”面对这样的疑问,刘旭日耐心地描绘这个枝子以后的生长状况,讲解为什么这个枝子该舍弃,有的树被剪得光秃秃才算达标。面对光秃秃的板栗树,房殿有捏了一把汗,但他坚持按刘旭日教授的技术进行操作,他说:“我相信刘书记,这是我改变生活的希望啊!”

  在信任中开花

  在和房殿有上山剪枝的日子里,刘旭日还不断观察山上的自然资源,闲暇时不忘翻阅各种书籍和资料,渐渐地他发现还有一样东西大有文章可做,就是玉竹。玉竹是一味生津止渴、养阴润燥的中药材,药食两用。房殿有的板栗林里有很多野生玉竹,但是从没有人重视过,刘旭日认为不能浪费这么好的资源,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驻村经验以及各种理论知识,在脑海中勾勒出板栗玉竹立体农业示范项目。玉竹喜凉爽、潮湿和隐蔽的环境,多生于林下、灌木丛中,板栗树林可以为玉竹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玉竹还有很好的生态效益。收获一茬玉竹,等于给板栗树翻整了一遍土壤,把上层腐质土翻到土里,相当于给树施了一遍肥。同时,玉竹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刘旭日告诉房殿有改变除草方式,将打除草剂改为用割草机割草,把玉竹保留,其他杂草割掉。割草要投入很大人力,一般割一遍得30天左右,需要割两遍,房殿有没有迟疑,全部照做。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板栗+玉竹”立体农业示范项目得以在北青沟村的土壤中扎根,开出了希望之花。

  2022年,房殿有的板栗园收入了1万多元,而上一年仅收入800元。这样大的变化让房殿有十分欣喜:“土地里有大学问,技术和知识真的太重要了!”。

  在坚持中结果

  今年8月,房殿有的板栗林里,玉竹郁郁葱葱,如地毯般连片生长。收获的号角吹响,一棵棵玉竹灰白的根茎出土,房殿有和刘旭日的辛苦与坚持,他们彼此间的信任,终于酿出了财富。野生玉竹的含水量小于人工种植的玉竹,所以格外受欢迎,经销商以每公斤4.6元收购,除去每公斤2元的人工费用,年净收入在10万元左右。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经营“板栗+玉竹”立体农业实现了弯道超车,成为北青沟村的富裕户。房殿有不仅自己富裕了,还为乡亲们创造务工收入8万元。

  玉竹大丰收,一时间成了村里的“爆炸消息”,村里更多的人重视起了修剪技术和发展方向,目前已经有四五户人家联系刘旭日取经。该产业带来的利好让刘旭日很是欣慰,他说:“我们驻村的意义就是要让农民的苦干,转变为会干、巧干,让农民的劳动更有价值,乡村振兴还要生态振兴。”他表示,接下来还要回归到供销合作社的职能本位,助力玉竹销售与产业链发展,让农民增收,让消费者受益。

主办单位:辽宁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承办:辽宁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办公室

地址:沈阳市黄河南大街48号  电话:024-86843211  邮箱:lncoop@163.com

辽ICP备19000500号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08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69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