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供销社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以品牌化战略为抓手,通过健全机制、培育特色、强化协同等举措,持续推进社有品牌建设,有效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地方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农民增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市社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构建完善的组织与制度体系。成立品牌建设工作专班,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班人员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明确责任分工,实施“月调度、季总结、年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制定《葫芦岛供销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通过定期调度、实地走访等方式,督导各县(市)区社落实品牌建设部署,建立品牌创建扶持政策,加大品牌宣传推广,激发基层创牌积极性,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聚焦特色培育,构建多元品牌矩阵。围绕本地特色农产品,市、县两级供销社分层分类培育社有品牌,坚持“分层培育、错位发展”原则,推动形成“市级核心品牌+县域特色品牌+产品子品牌”的立体化品牌矩阵。市级层面重点培育“瑞州牌”“葫供丰”“葫供惠”“葫供”“葫甄园”5个核心社有品牌,覆盖水果、杂粮、蜂蜜、水产等多品类农产品。其中,以“葫甄园”蜂蜜为代表,依托本地优质蜜源,推行标准化养殖和可溯源管理,严格把控品质,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已与遵义供销社社属公司建立合作,推动产品进入其展销店,实现跨区域推广的关键突破。同时,依托葫芦岛本地海产品优势条件,注册“葫海踏浪”商标,推出即食海参等系列产品。县级层面重点挖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连山区新台门供销社聚焦本地杂粮品类优势,申报“台门丰韵”商标;建昌县供销社立足养马甸子乡香菇产业基础,整合市场资源,启动“柞榛源”干香菇品牌创建计划,实现从原料供应到品牌输出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丰富全市供销品牌体系。
三是推动渠道融合与产业联动,扩大市场覆盖面。市社积极拓展品牌产品销售渠道和应用场景。加强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机关食堂的对接,推动品牌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企业,实现从产地到终端的高效链接。积极探索“品牌+旅游”融合模式,结合我市“跑遍辽宁”马拉松比赛、“万名职工游家乡”等活动,在龙湾cbd体育馆、龙港区葫芦山庄等地区设立供销农产品展销点,逐步开发礼盒装、便携装产品,满足游客“购特产、带手礼”需求,进一步扩大品牌辐射范围。
四是强化协同与品控,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市社注重凝聚多方合力,围绕“品质立牌、创新强牌、融合兴牌”的思路,持续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主动融入“辽供”品牌,推动更多“葫”字号农产品走出辽宁、走向全国,筑牢品牌发展根基。一方面,推动县域联动协同,指导其结合地方实际推进品牌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促进区域品牌资源整合与共享。另一方面,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引导相关企业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品质保障体系,开展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改进和品牌升级,推动供销品牌从“有”向“优”转变。同时,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加强品牌宣传,讲好供销品牌故事,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助力品牌农产品打开市场、赢得认可。